PressPlay Academy
PressPlay Academy
常見問答
Search…
PressPlayAcademy 創作者專案營運手冊
🙋
開始在 PressPlay Academy 開課
⚠
[創作者必看] 專案經營常見的十大問題
認識 PressPlay Academy|
關於 PressPlay Academy
前期準備與上架教學|
開課規範須知
開始設計專案
開始編輯專案
1. 創作者檔案
2. 建立專案
3. 建立方案
3-1 選擇收費方式
訂閱專案 vs. 單次課程比較
訂閱專案設計心法
單次課程設計心法
3-2 方案設定
4. 創作內容
5. 帳戶資料
專案審核標準
上架後該如何經營|
如何經營專案
如何與學員互動
常見客服問題
重要功能導覽|
創作者中心
專案介紹
學習專區
重要功能設定
Powered By
GitBook
訂閱專案設計心法
「
訂閱」對創作者有什麼好處?
建立與讀者直接互動的管道。
Facebook 持續調整演算法,將影響每位創作者與讀者互動的機會。例如:幾十萬人按讚的粉絲團,其貼文卻無法觸及所有粉絲。而 PressPlay 的內容訂閱模式可讓創作者直接與每位讀者互動,不受 Facebook 演算法影響。
減輕創作者的創作壓力。
以往創作者寫書,必須等到書本印刷且鋪貨完成才能知道市場反應。風險極大。而訂閱模式則將整個寫書過程拆解成以每週為單位,創作者每週公開部分內容,並直接獲得市場回饋。而最後創作完成後,這些內容還是能集結成書出版。
穩定且能持續成長的收入。
訂閱模式很像每月電信服務帳單。內容訂閱模式讓創作者生產內容的同時,便能直售內容創造收入。而讀者每月支付固定金額,換取內容服務。創作者再也不必強迫自己接受不適合的業配廣告,或煩惱收入來源。
設計原則
當你設計訂閱方案時,建議把握 3 點原則,分別為可持續、可執行與限量。
可持續:訂閱方案必須是你可持續創作的內容。例如:每天提供一首自創曲,就是近乎無法持續的創作機制。
可執行:訂閱方案需要是你能做到的內容。例如:你會帶一位訂閱者去月球,這就是無法執行的方案。
限量:避免負擔太重,無法執行。越需要客製化,執行時間很長的回饋項目建議限量。而限量也能提供一種稀缺感。
內容分層與定價策略
受限於市場大小,比起單一價格販售內容,根據不同使用者需求而設計的內容分層規劃更適合台灣的創作者。透過提供 3-4 個由不同需求延伸出的內容服務,來涵蓋更廣的客層範圍,也能將整體訂閱金額提升。 根據 PressPlay 過往資料,最多台灣使用者訂閱金額區間為 300-500,因此建議主力方案的價格可以落在此區間。而在回饋項目設計邏輯上,則有兩種設計方向。
第一種,
以同一內容服務為基礎,以互動程度的強弱設計不同價格的訂閱方案。
因為互動會佔據創作者很多時間,而每個人一天都只有 24 小時。因此建議要小心設計互動機制。且注意不同的互動程度都還是需要提供內容。
例如:你能以每天的台股趨勢分析作為內容服務,延伸出私密社團、LINE 群組、直播等各種互動模式。
基礎項目:每日分析教學
進階項目:可在互動社團內討論與交流資訊
高階項目:加入 LINE 群組,提供即時的資訊服務
第二種,
針對不同需求的訂閱者,提供不同層次的內容服務,強化內容對價感。
隨著方案的價格愈高,訂閱者所獲得的內容就愈多或是愈有價值,但要小心前面提到的「可執行性」,不要規劃負擔過重的內容使方案無法如期釋出。
例如:平台上的專案〈
聊天工具+經典智慧=幸福的不敗兵法!
〉就是這樣的設計方式。
基礎項目:最基本的理論分享
入門項目:分享理論該如何實際應用,以及案例分享
進階項目:針對單一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
高階項目:進入手把手的教學方式,直接分享個人第一線實作經驗,並提供發問機會。
頻率建議
訂閱制最強調的就是持續學習,創作者提供的內容服務應該要能成為訂閱者
習慣
的一種資訊來源。為了使訂閱者養成習慣,建議採用以下頻率設定方式:
每週一次:能協助訂閱者養成閱讀頻率,對於創作者來說,提供內容服務的壓力也不會過大。
以下是幾種常見的頻率設定模式,以下分析優劣勢,提供創作者在頻率設定上參考:
每天一次:會讓訂閱者擁有超值的感覺,也容易使訂閱者養成閱讀習慣,但需要考慮到該領域的知識更新是否有如此即時,這樣的頻率也會對創作者會造成非常大的壓力。目前除了財經類型的創作者,其他領域創作者鮮少採用這個頻率。
每週不定期發布:非常不建議這樣的敘述方式,任何不確定的用詞都會讓訂閱者無法確認自己會買到什麼,增加購買的心理門檻。內容服務與實體商品非常不同,訂閱者無法直接看到自己買到的內容。建議使用精確的文字來敘述內容服務。
每兩週一次:劣勢是訂閱者容易忘記這週到底會不會收到內容,難以對學習養成習慣,這是訂閱者創作者雙方都不樂見的。
內容傳播媒介
不同的內容服務有其適合使用的媒介,例如烘培就適合利用影像的方式呈現、每日台股分析為了讓人快速閱讀,適合使用文字的方式呈現。以下介紹不同媒介的特點,創作者可以依照專長來選擇適合自己內容的呈現方式。
圖文:知識、理論類型的內容皆可選擇文字作為傳播媒介。例如:每日財經知識。
音頻:陪伴型的內容媒介,適合線性的敘事方式,像是說故事。例如:案例分享。
影片:實作類的知識,要看著畫面並實際動手操作。例如:烘培技巧。
直播:需要高度互動性、即時解答的方式。例如:商業知識交流。
實體活動:頻率不高,但是可以與訂閱者拉近距離。例如:線下一對一諮詢。
Previous
訂閱專案 vs. 單次課程比較
Next
單次課程設計心法
Last modified
1yr ago
Copy link
Outline
「訂閱」對創作者有什麼好處?
內容分層與定價策略
頻率建議
內容傳播媒介